亞特蘭蒂斯淺灘AtlantisBank與一處海底山脈相連,這里有暴露在表面附近的地殼深部巖石,研究人員對該處取回的巖石樣本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在地球內部這樣一種營養(yǎng)貧瘠的狹小裂縫中,仍有微生物適應了生存
研究人員正在努力破解深埋在洋底巖石中的微生物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
在印度洋底人類迄今探索過的地殼最深處之一,研究人員正在尋找生命的線索。亞特蘭蒂斯淺灘(Atlantis Bank)與一處海底山脈相連,這里有暴露在表面附近的地殼深部巖石,研究人員對該處取回的巖石樣本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在地球內部這樣一種營養(yǎng)貧瘠的狹小裂縫中,仍有微生物適應了生存。
真菌蠟葉散囊菌(Eurotium herbariorum)的培養(yǎng)基,這種真菌通常提取自洋底沉積物。來源:Tom Kleindinst/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 (WHOI)
這些單細胞幸存者雖然面臨的資源極其有限,但似乎能正常生存并生長,只不過速度很慢。這項研究1發(fā)表于3月11日的《自然》,是確定地球宜居空間極限邊界的最新成果。由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海洋微生物學家Virginia Edgcomb領銜的團隊發(fā)現(xiàn),生活在巖石中的好幾種細菌、真菌和古菌都是以氨基酸片段中的碳和深海洋流中的其他有機分子為食。“地球深處居然生活著一群微生物,這太令人興奮了?!盓dgcomb說,“它們依靠密集碳循環(huán)維生?!?/span>這類微生物曾被認為是生命的“極端”形式,但過去幾十年的研究表明,地球上有70%的微生物生活在同樣嚴酷的環(huán)境中。其他研究還發(fā)現(xiàn),一直被認為不宜居的地方也有大量生命存在,比如海洋底下的深層沉積物、南極寒漠地區(qū),甚至是平流層。
來自印度洋亞特蘭蒂斯淺灘洋殼的薄片巖石,研究人員在那里發(fā)現(xiàn)了生長緩慢的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