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話:19390038897
-
微信:2777177595
-
QQ:2777177543QQ:2777177543
-
郵箱:2777177543@qq.com

通過研究,既然成簇分布是所有糖分子共有的分布特征,并且GlcNAc已被證實是細胞膜上的功能結構域,那么這些糖分子之間是否有聯(lián)系呢,它們是否都是膜上的功能結構域呢?我們進一步利用雙色dSTORM成像研究了目標糖分子和GlcNAc的空間定位關系。從超分辨疊加圖上(圖A-F左和中),我們發(fā)現(xiàn)目標糖分子(紅色)和GlcNAc(綠色)都有著明顯的共定位(黃色)。盡管Fuc和GlcNAc的疊加圖上黃色區(qū)域較弱,但這并不是共定位低造成的,而是由于Fuc簇本身就是最小的且簇密度也是最低的。類似于第二章中GlcNAc和脂筏的共定位分析,根據(jù)共定位區(qū)域(S)的大小,我們將二者的空間關系分為三類:彼此獨立(無接觸,白色框內)、互相關(相互接觸但S< 0.02 μm2,紫色框內)、共定位(S≥0.02 μm2,黃色框內),如圖A-F右所示。我們統(tǒng)計了這三類關系各自的比例來進一步表征目標糖分子和GlcNAc的分布關系。從共定位簇個數(shù)占目標糖分子簇個數(shù)或GlcNAc個數(shù)的百分比的分布圖來看(圖G和圖H),即使共定位最不明顯的Fuc,也有61.60±0.05%的Fuc簇和GlcNAc共定位;其他類型的目標糖分子則均表現(xiàn)出較高的共定位百分比:92.80±0.03%(Sia)、89.16±0.09%(oligosaccharide)、76.13±0.06%(Man)、84.14±0.04%(Gal)和68.30±0.08%(GalNAc)。反過來,以GlcNAc為“單位一”統(tǒng)計,所得結果是類似的。由于Fuc簇總數(shù)占GlcNAc簇總數(shù)的比例本身就較低,那么形成的共定位簇的個數(shù)占總GlcNAc簇的比例就相對其他目標糖分子稍低,為51.67±0.06%;與其他目標糖分子共定位的GlcNAc的比例都較高,分別為:92.12±0.05%(Sia)、94.73±0.05%(oligosaccharide)、87.72±0.05%(Man)、88.39±0.05%(Gal)和94.42±0.03%(GalNAc)。另外,我們通過共定位區(qū)域的面積大小來衡量兩個簇的重疊程度(圖I)。
如圖:目標糖分子和GlcNAc的雙色超分辨及對二者分布關系的表征。(A-F)目標糖分子和GlcNAc的雙色dSTORM成像重構圖的疊加圖(左);在相應的放大圖中,兩種糖分子的空間定位關系更加清晰(中);三種定位關系的典型分布圖:彼此獨立(白色邊框)、共定位(紫色邊框)、互相關(藍色邊框);目標糖分子依次為:Sia (A), oligosaccharide (B), Fuc (C), Man (D), Gal (E), 和 GalNAc (F)。標尺為:5 μm(左),1 μm(中),200 nm(右)。(G和H)共定位簇總數(shù)占目標糖分子簇(紅色柱)或GlcNAc簇(綠色柱)總數(shù)的比例分布圖。(I)共定位區(qū)域(黃色柱)的平均面積和目標糖分子簇(紅色柱)的原始平均面積的對比分布圖。(J和K)共定位簇總面積占目標糖分子簇(紅色柱)或GlcNAc簇(綠色柱)總面積的比例分布圖。